欢迎您,来到女生网!

女生网首页|手机版

女生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医疗 > 常识

煤气中毒正确处理的安全小常识

时间:2022-06-21 12:43:37 编辑:nvsheng

导读:发现煤气中毒事故后,要迅速打开门窗,保证顺利通风,并将病人移出中毒场所,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,在煤气弥漫的地方,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煤气中毒正确处理的安全小常识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煤气中毒正确处理的

发现煤气中毒事故后,要迅速打开门窗,保证顺利通风,并将病人移出中毒场所,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,在煤气弥漫的地方,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煤气中毒正确处理的安全小常识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
煤气中毒正确处理的安全小常识

冬季是煤气中毒易发季节,一旦发生煤气中毒事件,正确处理对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很重要,因此请重视煤气中毒正确处理方法:

1、发生煤气中毒事故,应立即拨打煤气急救电话(8120)报告。

2、在出事地点立即布置岗哨,严禁不戴防毒面具进入煤气危险区。

3、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抢救出煤气危险区域,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,注意保暖并派人接救护车 。

4、中毒轻微者,如出现头痛,恶心,呕吐等症状,可直接送往医院。

5、中毒较重者,如出现失去知觉,口土白沫等症状,应请医生赶到现场.同时采取急救措施。

6、设置事故区域安全警戒线,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再次发生事故。事故隐患未处理完,安全警戒线不能拆除。

防煤气中毒安全措施

冬季取暖在安装炉具前,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无损,烟囱有无破损漏洞和堵塞,烟筒接口是否严密。使用燃气灶具前,要检查灶具有无故障,煤气有无泄漏,安装是否合理,必须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。

安装烟囱时应注意风向,尽量避免烟囱迎风安装。室内要比室外略高。伸出室外的烟筒,应加装遮风板或拐脖,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造成一氧化碳倒流。

在使用期间,要经常检查烟道和烟囱,如果漏烟,要及时修补,烟孔要勤掏。

要注意通风,经常打开门窗,通风换气,在窗户上应留设通风孔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,应迅速打开门窗,并检查有无煤气泄漏或煤炉放在室内,切勿点火。

同宿舍和相邻宿舍之间,每天早晚要互相照应,一旦发生中毒,可以及时发现,及时抢救。

如使用煤气热水器,应与浴池分室放置,并经常检查接管线是否完好。

煤气中毒窒息事故急救

⑴、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后,救援人员首先要做好自身的预防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或油剂,只需保持创面及周围清洁。较大面积烧伤用清水冲洗清洁后,最好用干净纱布或布单覆盖创面,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。

⑷、火灾引起烧伤时,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,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,或用水浇灭火焰。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,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,使手被烧伤。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,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。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。

⑸、重要部位烧伤后,抢救时要特别注意。如头部烧伤后,常极度肿胀,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,导致形态改变、畸形和功能障碍。呼吸道烧伤,如吸入热气流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,严重者甚至出现粘膜坏死、脱落,导致气道阻塞;吸入火焰烟雾或化学蒸汽烟雾,会使支气管痉挛,肺充血水肿,降低通气功能而造成呼吸窘迫。由于呼吸道烧伤属于内脏烧伤,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,以致造成早期死亡。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,并及时护送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。

2、电烧伤的救护

电烧伤是电能转化成热能造成的烧伤。由于电能的特殊作用,电烧伤所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是不规则的立体烧伤,烧伤口小、基底大而深,不能单独用烧伤部位的面积来衡量烧伤的程度,而应该同时注意其深度及全身情况。

电烧伤有2种情况:一是接触性电烧伤,又称电灼伤,是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,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的结果。在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处,接触面积一般较小,电流密度可达很大数值,又因皮肤电阻较体内组织电阻大许多倍,故在接触处产生很大的热量,致使皮肤灼伤;另一种是电弧烧伤,电气设备的电压较高时产生的强烈电弧或电火花,瞬间产生的温度高达2500-3000℃,可烧伤人体,甚至击穿人体的某一部分,而使电弧电流直接通过内部组织或器官,造成深部组织坏死。

电烧伤后体表有一个入口和一个相应的出口,且入口比出口损伤重。电弧烧伤一般不会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,更为常见的是人体由于呼吸麻痹而死亡,故抢救时应先进行呼吸的复苏;有神智障碍者,头部可用冰帽或冰袋。

标签:

跟帖

猜你喜欢

二维码

网站简介| 网络营销| 法律声明| 友情链接| 联系我们| 意见反馈 Copyright © 2018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女生网版权所有
提示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;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本网站敬告网民: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技术支持:女生网 皖ICP备202200052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