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,来到女生网!

女生网首页|手机版

女生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医疗 > 药品

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

时间:2022-06-10 13:05:37 编辑:nvsheng

导读:退烧药和阿莫西林有时候一些病会需要一起吃这个,那么这两个药同时服用是否有坏处呢,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退烧的药物,和阿莫西林胶囊是可以在一起服

退烧药和阿莫西林有时候一些病会需要一起吃这个,那么这两个药同时服用是否有坏处呢,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

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

退烧的药物,和阿莫西林胶囊是可以在一起服用的,这两种药物没有什么冲突,对于炎症引起的发烧有治疗作用。

常用的西药退烧药

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(百服咛、泰诺林等)、布洛芬(臣功再欣、美林)、阿司匹林(阿苯片、巴米尔)和吲哚美辛(消炎痛)等。这些药物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,应予注意。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,也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,退热效果迅速可靠,不良反应较少,可家庭常备。它的商品名有泰诺林、百服宁、一滴清、必理通、安佳热、爱尔、小儿退热栓等,剂型较多,适合儿童使用。

布洛芬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,属于较新的药物,在儿科退热方面比较安全、高效,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解热镇痛。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、阿司匹林强,对胃肠刺激作用小,对造血系统无影响,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,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。常用商品名为托恩、美林等。

阿司匹林

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退热药,但由于药物酸性强,胃肠刺激大,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,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病,诱发雷氏综合征和肾脏损害。英国明确规定,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。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较少采用。

复方氨基比林

复方氨基比林又名安痛定,是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。该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、皮疹等。此外,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,体温骤降,易引起虚脱。因此,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,年长儿慎用。

安乃近

安乃近解热作用显著,但毒副作用明显,较长时间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、紫癜,甚至可能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,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,出现休克甚至死亡。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。

退烧药中,儿科医生通常推荐使用泰诺林,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(又名扑热息痛);还有美林,成分是布洛芬。如果对乙酰氨基酚类药不能使热度退下,可以用美林。要注意,泰诺林的间隔是4-6个小时,美林是8个小时,不能弄错。

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

发烧怎么办

湿敷

湿敷帮助降低体温。热的湿敷可退烧。但是当病人觉得热得很不舒服时,应以冷湿敷取代。在额头、手豌、小腿上各放一湿冷毛巾,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。

假使体温上升到39.4C以上,切勿使用热敷退烧。应以冷敷处理,以免体温继续升高。当冷敷布达到体温,应换一次,反复做到烧退为止。以海绵擦拭全身蒸发也有降温作用。护理专家潘玛丽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。虽然你可以摄拭(用海绵)全身,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墨较高的部位,例如腋窝及鼠蹊部。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,一次摄拭一个部位,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。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,有助于散热。

医生们警告,虽然酒精比水还容易蒸发,但它对发烧的病人可能引起不适。再者,吸入酒精蒸气或甚至经由皮肤吸收酒精都对病人不利。

泡澡

婴儿应以室温的温水池澡。另一种方式则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,每15分钟换一次。

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

大热天为什么会发烧

退烧药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?

和冬天相比,夏季发烧的孩子相对多一些,年龄区别不大,各个年龄段都有。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,但主要是细菌、病毒入侵,引发呼吸道、肠胃感染,导致发烧。发烧时间持续3~5天的,一般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;经过各种处理后,5天后还是发烧,可以考虑是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。夏季,因天热、孩子自身调节的能力比较差,发烧的孩子比较多。而且夏季的天气潮湿炎热,病毒、细菌增多,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,同时伴有发烧的症状。80%左右的孩子发烧是由病毒、细菌感染引起的;15%左右是生活护理不当引起的,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、水喝太少、房间空气不流通。对第一年过夏的婴儿来说,因其身体对内外温差的调节能力还不是很健全,比较容易发烧。如果只是体温偏高,可以进食,精神挺好,还懂得笑和玩,就不用太担心,这多是暑期热。

标签:

跟帖

猜你喜欢

二维码

网站简介| 网络营销| 法律声明| 友情链接| 联系我们| 意见反馈 Copyright © 2018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女生网版权所有
提示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;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本网站敬告网民: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技术支持:女生网 皖ICP备202200052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