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,来到女生网!

女生网首页|手机版

女生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亲子 > 新生儿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时间:2022-05-13 12:25:53 编辑:nvsheng

导读:宝宝呛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但是妈妈们都会很担心宝宝呛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,应该怎么办,下面为你们介绍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如何避免和预防呛奶的问题呢?马上揭晓宝宝呛奶怎么办1、就地出招:因

宝宝呛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但是妈妈们都会很担心宝宝呛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,应该怎么办,下面为你们介绍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如何避免和预防呛奶的问题呢?马上揭晓

宝宝呛奶怎么办

1、就地出招:因为严重窒息,完全不能呼吸,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,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;

2、体位引流:如果宝宝饱腹呕吐发生窒息,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,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;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(胃内空虚),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,上身前倾45-60度,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。

3、清除口咽异物: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,立即开动,只用其软管,插入宝宝口腔咽部,将溢出的奶汁、呕吐物吸出;没有抽吸装置,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宝宝口腔,直至咽部,将溢出的奶汁吸除,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。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4、刺激哭叫咳嗽: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,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,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,缓解呼吸。

5、辅助呼气:重点是呼气,带有喷射力量。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,冲击性向上挤压,使其腹压增高,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,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;待手放松时,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,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。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宝宝呛奶怎么回事

发生呛奶的原因有很多,母乳喂养的相比配方奶喂养发生呛奶的机率要小。

1、护理或喂养不当造成的呛奶

A、如果一次性给宝宝吃太多奶,没有拍嗝就让宝宝平躺在床上,很容易导致呛奶的发生。尤其是夜间,月嫂育儿嫂一定要注意。

B、妈妈奶水太足,或者是奶嘴的孔洞比较大,致使宝宝吃奶太快,也容易发生呛奶。

C、月嫂育儿嫂瓶喂姿势不正确,妈妈母乳时姿势不正确,也会增加宝宝呛奶的机率。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2、疾病因素

A、宝宝如果有鼻塞情况,这会使宝宝吞咽不协调,往往易发生呛奶。

B、有胃食道反流的宝宝非常容易发生呛奶。

C、早产儿、唇腭裂、心脏病、重度唐氏综合症或是脑麻痹的婴儿,由于吸吮力差,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。

D、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,由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,导致吞咽时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,而发生呛奶。

如何避免呛奶呢

1、 喂奶时间

A、不要等到宝宝非常饿的时候才喂奶,吃得太急,很容易被呛到;宝宝很饱的时候,也不要强迫吃奶,心存拒奶的宝宝会发生一些意外。

B、大笑或是大哭时喝奶,宝宝容易呛到,切忌在给宝宝喂奶时逗引宝宝。

C、宝宝一次吃奶时间以20分钟为宜,不要持续太久。

2、 喂奶姿势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平躺喂奶时最容易发生意外。

如果是配方奶,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的姿势,宝宝在你的臂弯里,你坐下来,用臂弯抱住宝宝,宝宝最好是半直立的,面朝你,这样你可以看到他,不要抱得过紧,让他有一点活动空间。注意,奶瓶底高于奶嘴,以防宝宝吸入空气。此外,这样也可以避免奶汁进入耳道。

母乳喂养时,妈妈在抱宝宝时,应让宝宝身体呈直线,并贴近妈妈,即胸贴胸,腹贴腹,下巴贴乳房。

预防婴儿呛奶的注意事项

1、奶嘴要用最小的。奶嘴太大,宝宝的嘴含起来费劲容易被呛到。

2、奶的温度要在36、7度左右,太热容易烫到宝宝而导致呛奶。奶的温度可以用手腕的内侧试,以不烫手为准。

3、不要等到宝宝已经很饿了在喂,那样宝宝太急容易呛到。判断是否饿可以用手指轻点宝宝的嘴边,如果宝宝在寻找那就证明饿了,没有就可以等等了。

4、调整吃奶速度。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整速度,不要过急。

宝宝呛奶怎么办?宝宝呛奶怎么回事?

5、选择正确的哺乳防呛奶。哺乳时应注意哺乳姿势,母乳喂养时脚踩在小凳上,抱好宝宝,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,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,吐奶。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,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。

6、拍嗝。这点很重要。当宝宝吃完奶后,要将宝宝面向怀里抱住,竖起从上至下轻拍宝宝的后背,当听到奶咯后在抱5分钟左右再躺下,如没有听到,那就这样抱着轻拍半小时左右在躺下就行了。

标签:

跟帖

猜你喜欢

二维码

网站简介| 网络营销| 法律声明| 友情链接| 联系我们| 意见反馈 Copyright © 2018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女生网版权所有
提示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;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本网站敬告网民: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技术支持:女生网 皖ICP备2022000522号-2